疫情过后,我们应该再倡传统礼仪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www.xxzywj.com/m/
今天,大人物去了武汉,在网传的视频中,大人物用了拱手礼给大家打招呼。由于视频不是很清楚,但也能看出大人物是真心在祝愿老百姓幸福安康。其实,一个民族各有其礼仪,保持其民族礼仪风俗,正体现著自己的民族性,大而言之是一种民族自尊心的表现,是民族礼仪文化。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拱手礼,又称作揖,是古代中国的相见礼。在现代生活中,礼仪依旧是每一位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在古代中国,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礼仪文化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影响至今,也让我们有了约束自己言行、提升自身素养的很好的规范,在社会中成为一个言行得体的人。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华文明史中一个关键而又富有内涵的礼仪手势,拱手礼在这块土地上流传数千年。是在西方握手礼进入我国前,在相见离别或表达感谢时国人最常用的一种礼节。拱手礼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自西周初年周公开创的“周礼”。作为相见礼之一的拱手礼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建立周朝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此后,揖礼行于天下。周代礼乐文化的主要内容都保存在《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部经典中,即通常所说的“三礼“。其中《仪礼》一书对当时人所要遵守的日常礼仪细则记载的十分详细,其中规定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的这一部分叫做相见礼,而拱手作揖礼就是相见礼之一。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国人是讲究以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肉体亲近。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气息,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行礼的方式“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我们中华民族自古讲究礼仪,追求中正安舒、礼敬在心,形式自然优雅、简而不繁。很多人总强调国外什么都有仪式感,满脸的羡慕。其实那是对咱们自己的传统礼仪和文化不了解,单一个揖礼的细节、程序,要想标准地完成,就足可够让人学上一阵子。手位《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拱,两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并未对具体拱手位作统一的约定,但日常行拱手礼置胸前居多。拱手礼之核心动作便是“拱手”。《尔雅·释诂》郭璞注曰:“两手合持为拱。”即双手相交而握。具体如何握;十指是否互有交叉;哪只手在外;男子和女子行拱手礼手型是否相同;中国古礼有吉凶之别,拱手礼又以何为吉凶之别。这些细节在中国传统社会都有较为严格的规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手部》曰:“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据此记载可以得知,行拱手礼时,一般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中国古人以左为敬,所以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重。若遇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女子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若遇丧事行礼,反之。抱拳礼,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身形行拱手礼时,身姿有直立和向前躬身两种。直立拱手在传统典籍可见到相关记载。如《礼记·曲礼上》载:“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又如《论语·微子》载:“子路拱而立。”即行拱手礼时,身形直立,不仰不俯。古之拱手礼还可拱手至额,俯身向前。拱手礼的类别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身体立正,两臂如抱鼓伸出,双手在胸前抱举或叠合,自上而下,或内而外,有节奏的晃动。1:左手掌心平张,向下压住右拳(此手势又叫拱)正对胸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平臂,行礼此乃“王者对揖”、“时揖”、“平揖”;2:平辈行礼左手手心向内贴于低于胸口直身行礼,此乃“土揖”、“下揖“上位者还礼;3:双手平伸指间交错,左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前伸如抱一环,举手至颚,欠身行礼,此乃“天揖”、“上揖”,最适合向长辈行礼;4:以此手势直身举手过额,此乃“帝揖”,过去为祭祀用礼,后来被用来向皇室和宰相行礼;5:双手抱拳(注意只有这个才是两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平身行礼,此乃”武揖“,为周朝军礼,后为武者专用。故抱拳礼原本是军礼,在军队之中施揖礼或做拱手礼时,由于右手握着兵器,所以右手只能呈握拳状,而左手则依照揖礼的要求加盖在右手上,最后变成了抱拳礼。后来主要应用在在武术、搏击等一些特定场合,也引申出不少其他含义。比如,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等。6:万福礼。女子的日常礼仪很多场合,考虑女子不便做揖礼,如军人不便行肃拜一般(肃拜亦有多种说法,此不赘述),发展出女子万福礼。右手压左手叠并放于胸前,手心向下,平直中正,方贴合华夏审美,微屈膝,微低头即可,口道万福或其它祝福、感谢的话。实际上,历史上女子很少行揖礼。无论是文献还是画作上都不常见女子行抱拳礼和拱手礼。但是现在通行的女子拱手礼不抱拳,只压手。这一形式沿袭了万福礼的一部分。我们灵巧的双手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结合,还衍生出了“侧揖”、“旁三揖”、“旅揖”和叉手礼、敛衽礼、附手礼等各种礼节。(叉手礼)(敛衽礼)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些礼节不但细腻典雅,含义丰富,而且无需和别人发生肢体接触,完全符合现代卫生要求。不仅体现传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人的人文气质、内涵,而且和时代发展毫无违和感,反而更符合潮流趋势。结语从卫生的角度来讲,拱手礼又亲切又卫生。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拱手礼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舒服的角度来讲,拱手礼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比如男女之间,关系较疏离的人之间。双手抱拳拱手,互相行礼,既表达一种尊敬祝福之情,又有几分传统味道在其中。礼仪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华优秀的之一。礼仪在历史上被不断的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有义务去传承这样优秀的文化,展现我们“礼仪之邦”的魅力!故疫情过后,应该再倡传统拱手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