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格斗发烧友,不写一篇关于格斗的文章真过意不去。尤其是叶问老人家都勇于单挑世界拳王了,怎么也得写点儿啥了,呵呵!
这十年来,中国的格斗事业进步神速,涌现出一批优秀运动员,也形成了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一些赛事。
先大概介绍一下,现代格斗界将正规的格斗比赛分成两大系列:硬接触式和降服式
硬接触式格斗包括了空手道(Karate)、跆拳道(Taekwondo)、泰拳(MuayThai)、拳击(Boxing)、踢拳(Kickboxing)、中国散打(Sanda)等(以大致诞生时间排序)。硬接触式格斗以合乎规则的拳打脚踢甚至膝肘攻击作为进攻手段,排除了摔法(摔了也不得分),更禁止使用降服式里的反关节技术(类似擒拿)。因此,为了与国际接轨,目前中国散打的形式越来越接近踢拳。硬接触式格斗的胜负常以K.O.或者T.K.O.来明确界定,或者如果整场比赛结束没有出现上述情况,则以是否有K.D.,或者场面形势、受伤情况、有效击打来判定失分的多少,以决定输赢方。
这里就导出了在观看比赛中无法回避的基本概念:K.O.和T.K.O.
玩过街机的朋友,基本上都看到过下图,K.O.可谓每场街霸对决必须出现的结局。(下图Chunli被对手K.O.)。
那么,什么是K.O.?
其实,K.O.是Knockout之缩写,很多中文翻译或解释成“击倒”。这其实并不准确,所谓“击倒”,无非是被击中倒下,但倒下并不等于失败,很多选手立马就能站起来继续比赛(有些甚至裁判还没来得及读秒就站起来了,这个后面会具体介绍)。而K.O.代表的意思是击倒后,至少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站起来正常比赛了,也就输了比赛,换句话说,“击倒”并不代表比赛结束,而K.O.就意味着比赛结束,同样也是比赛结果。因此,我认为,如果要给K.O.一个妥帖的翻译,应该叫“击溃”。
从场面上看,一般是一方被另一方以合乎规则的技法打倒后出现神志不清无法起身或者神志还算清醒下却在10秒的读数内无法恢复到应有的格斗状态,这时,“场裁”会宣布比赛以一方K.O.另一方获胜告终。例如,比较经典的是年6月8日夜,刘易斯在第八回合给了泰森一顿凌厉的组合拳——泰森没能在规定的10秒内恢复应有的格斗状态,遭“击溃”(K.O.)败北。
那还有一个缩写T.K.O.又是何解呢?
T.K.O.是TechnicalKnockout之缩写,延用我的翻译方法叫作“技术性击溃”,和“K.O.”一样,T.K.O.同样是比赛结果。在下列四种情况下,必须立刻判定为T.K.O.并终止比赛:
A.现场医生叫停(Doctorstoppage):一般也就是一方较为严重受伤,比如面部大量流血(多位面颊、眉骨开裂导致),鼻梁骨被打歪及其它骨折等。选手在场上因为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对疼痛的感知能力大幅下降,虽然在精神上可以继续战斗,但医生会认为继续比赛将危及运动员,因此叫停比赛。格斗比赛的现场医生权力很大,他们叫停,比赛必须立刻终止。于是,就出现了T.K.O.结果。
B.助理人员叫停(Cornermanstoppage):每个运动员上场前或者场间休息都有一位甚至数位专业人员为他服务,包括教练、技术指导、私人医护,这些人都算得上Cornerman,一旦他们判定己方运动员(因健康、受伤、斗志)等原因无法继续战斗,或者选手以吐出牙套方式示意放弃比赛,则可以直接以向场内“抛掷白毛巾”的方式宣布比赛终止,说白了就是认输,这样,扔毛巾方被判T.K.O败北。
C.场上裁判叫停(Refereestoppage),有些比赛进展中,形势严重一边倒,一方持续击打另一方,而挨打方虽仍在抵抗,但考虑到运动员安危,经验丰富的场裁会作简单判断后叫停比赛,宣布一方T.K.O.获胜,这种情况因为主观性较强,时常引起败方不服,甚或导致严重分歧和争执。有时判败的一方会对观众和场外裁判大喊:我又没输,我又没倒!
D.多次读秒,在介绍最后一种T.K.O.情形之前,必须先导入K.D.概念。K.D.是Knockdown的缩写,从字面上看,也能称之为“击倒”,因此就和K.O.会混淆,这就是我上文中说的K.O.必须重新翻译为“击溃”的原因。目前情形下,已将K.O.翻译为“击倒”的中国格斗界不得已只好把K.D.称为“重击读秒”,是指一方被对手合乎规则打倒或者被压制性地打到几近无力招架,场裁马上会叫暂停进行为时10秒的读秒。如果被读秒的一方能在规定时间恢复格斗状态,那么比赛继续,如果不能,就是上文所说的K.O.终结比赛。一般来说,现在最为流行的硬接触式比赛如踢拳比赛(日本的K-1,欧洲的Glory)都是3分钟一局,打3局(拳腿并用,非常累人),每局开局前每个运动员就有10分,总计有30分(如果不进入加时赛),那么任何一局里出现一次K.D.将直接扣除1-2分。所以,除了避免遭到K.O.或者T.K.O.,运动员必须保证自己尽可能少的遭K.D.,否则失分多了,分值扣下去,判定败北就不可避免了。说完这些,回到T.K.O.,第四种可以判定T.K.O.的情况是,如果一方在同一局内第3次将对手K.D.,则可以立刻获判T.K.O.胜!
好了,总结一下,最妥帖的翻译和理解如下:
K.O.:击溃(比赛直接结束)
T.K.O.:技术性击溃(比赛直接结束)
K.D.:击倒(读秒,比赛继续进行)
---------------我是分割线------------------
延伸阅读
把“硬接触”和“降服式”结合,就是现在越来越流行的“综合格斗”,即MMA(MixedMartialArts)。90年代颇为风靡一时的日本Pride赛事是典型的综合格斗赛事,年后逐渐衰落直至消亡。时下全世界水平最高的综合格斗赛事还是来自美国的UFC。中国在这一领域进步神速,正往世界一线方向靠拢。
综合格斗比赛更为激烈、复杂而凶猛,一般很少出现判定胜负(据说已取消读秒制度),多以K.O.,T.K.O.或Submission结束战斗。
Submission是降服的意思,指选手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将对手完全制服使对手面临窒息、骨折、关节损坏等伤亡威胁。在此情况下,必以被降服方拍击(tapping)认输而终结,抑或场裁直接介入宣布终止比赛,因为此时被降服方可能已经出现窒息…
下面请欣赏陪练痛苦地配合我国综合格斗一线女选手唐金示范的MMA五大经典降服技术(均直接来自或发展自日本柔道Judo及巴西柔术BrazilianJiu-Jitsu)的动作特写:
手臂十字固:Armbar
腕缄:Armlock
三角绞:Trianglechoke
背后裸绞:Rearnakedchoke
断头台:Guillotinechoke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