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奥运出征前的最后一课

  有了之前的幸会(《冲刺里约享受辉煌感受中国自行车队不一样的年味》   可喜的是中国”四公里男子团体追逐“项目首次跻身奥运赛场;遗憾的是这支队伍怕是最后一次以此阵容来集结。作为一名记录者,我有幸收藏了历史,一段珍贵而不可复制的时光。

两段原装视频,感受下速度,感受下压力一、   邬伟培教练的训练部署依旧是言简意赅,队员们也未因是出征前的最后一次训练而掉以轻心。血汗铸就的职业素质,使他们脱颖而出屹立在巅峰之上

  昔日赛场上的佼佼者,今日训练的指导者。从优秀运动员向资深教练的转变中,身份在变、年华在变、心情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提高和促进中国自行车远动发展的执着信念

  师父,十年的征战,即使退役仍不忘初心;徒弟,两年的入门,渴望创造不一样的青春。速度中收获的快乐年华在人生中如白驹过隙,速度中感悟的成长经历是挑战人生的锐利长矛

  师父教会的不仅是技术,更给徒弟提供了仰望高峰的机缘。

即兴采访邬教练“奇袭”刘浩“拱卫”薛超华“守护”罗晓玲

  飞驰而过车轮声,如同内燃机车发出的嘶吼,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始终盘旋在赛场封闭的上空。教练间或的呐喊,似同闪电,劈打着每位选手疲惫的身躯。为了荣誉,他们各自狠着心,咬着牙。

  若干组高速大圈之后,选手们需要适当的恢复。血肉之躯,极态之下怎能不累?我自忖,我与顶尖选手唯一的区别就是:我先累,他们比我晚点。

浩哥的新盔,威风!舒服吗?真的舒服吗?看看浩哥那意味深长的笑容。小憩时,行为与心情是成正比的,专注与轻松是搞对比的。男   队员休息时,代表女子全能项目的唯一女选手--罗晓玲展现峥嵘。摩托领跑、超越摩托,循环反复,把师徒都给看累了。速度有多快?请回看二楼视频;圈数有多少?请不停地回看视频!下场后,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她还以那么无力的微笑。最   后一组训练开始了,每次看到这种无氧起跑,都让我很揪心。那一刻,全身的力量都用在蹬踏上,这得多大的爆发力啊。

  训练场上的时间总是在汗水中流逝得那么迅速,选手们的训练即将结束,他们是中国职业自行车运动员的优秀代表,他们寄托着每一位自行车运动员以及骑行爱好者的期望!

  他们舍弃少年时的顽皮、青春时的浪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遥远的目标而奔跑,用带伤的身躯和几经失望的内心去追逐那无尽的终点。职业塑造了品格,职业造就了人格。向中国的每一位职业运动员致敬!向每一位自行车运动员致敬!

  记住他们,中国职业自行车运动发展史上,值得为他们留下最重的一笔吉林队刘浩。

上海队秦晨路四川队沈平安上海队范阳北京队薛超华甘肃队罗晓玲   本次四公里男子追逐首次进入奥运,中国男队可谓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相比继续创造佳绩而言,在里约感受奥运,感受国际比赛氛围的意识和理念更为重要。

  这次赛后,以他们的年龄看,大家再次聚首训练的可能性已然不大。有了这次奥运亲身体验,他们带年轻队员时,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用国际化的头脑和更为先进的技术指导新人。

  我们也都老了,也将让位给年富力强的教练们,我们承托了前辈的期望并逐渐实现了梦想。我们用自己的力量获取了大家对自行车运动的   练后,师徒二人代表“北京追酷竞技车队”向选手奉上照片以作祝福。邬教练带领这支具有历史意义的队伍,欣然在追酷队服上留下了珍贵的纪念。一时间,职业和业余在自行车运动这个大平台上,相互完美融合。

  都得的《最后一课》是“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我的《最后一课》是”当自行车运动崛起时,只要我们、你们、他们共同呵护和发展,自行车大国的身影将会出现在世界更多的赛道上“-----本季完。

作者:火车之恋

东方红运动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