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亮起身浇菜、锄草,剁菜喂鸭子……这是潜山市天柱山镇河西村村民陈文英的日常,这个遭遇了很多磨难的“苦命人”,病魔的缠身、创业的失败,老公身患尿毒症,却一直都对命运说不,通过养殖鸭子实现脱贫,并带动周边几十户贫困户及村民实现脱贫、增收,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鸭儿嫂”。
出生于贫困山区的陈文英和葛维汉靠着勤奋的双手,让一家人住上了楼房。年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葛维汉被确诊为尿毒症。年,陈文英被查出患淋巴结核病,需要手术治疗。
没了收入又接连患病,上有老人下有两个读书的孩子,全家人靠低保金和旁人的捐助度日。当考上大专的大女儿提出不读书了,出去挣钱时,陈文英只能在夜间躲着哭泣。绝境之时,村里将葛维汉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葛维汉大女儿大学生活费也得到解决,借着扶贫的“东风”,医疗费问题也得到解决。葛维汉每次透析仅需60多元,每月药费也不足百元。
正在给油菜锄草、松土的鸭儿嫂陈文英
自己有手有脚,可不能当懒汉,全靠政府“救济”。年,他们以元每亩的价格承包河西村金冲组的60多亩田地,建育苗大棚种植应季蔬菜,又养殖了几百只鸭子。两人搬到了鸭舍和菜园附近的一处简易住房居住,每天天不亮就去除草、施肥,喂养鸭子,一直忙到天黑。
葛维汉、陈文英夫妇俩齐心协力种菜
年6月底,因接连暴雨,菜园成片被毁,鸭子大量死亡,淋了雨又着急上火的葛维汉一下子病倒,医院。
了解到情况后,镇、村扶贫干部第一时间帮夫妻俩争取到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让其恢复生产。潜山市农委送来80斤玉米种子。出院后的葛维汉顾不上休息,和妻子立即进行补栽补种,挽救损失。他们还学会了在田野间放养鸭子。大棚里的蔬菜换上新品种。年,夫妇俩不仅还清了之前的欠款,还挣了3万多元,随后主动向村里申请脱贫,“党和政府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了我们。这恩情,我们没齿难忘。我们也要帮助有困难的乡亲。”葛维汉、陈文英齐声说。
葛维汉、陈文英夫妇俩放鸭子
他们这么说,也这么做。养鸭时需要聘请一名短工喂食鸭子,他们首先想到因患有肾病,日子艰难的何茂青。
因为鸭子品质好,销得旺,陈文英也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鸭儿嫂”,慕名而来求教的人也越来越多。陈文英不仅倾囊相授,有的还赠送鸭苗,有的则上门指导。年,脱贫户董茹青养了多只鸭,热情的“鸭儿嫂”第一时间提供技术帮助。这年年底,董茹青小赚了一笔,随后又扩大规模,顺利脱了贫。
在河西村,像何茂青、董茹青这样,在“鸭儿嫂”的带动帮助下通过务工、发展养殖等实现脱贫、增收的,有10多户村民。
央视播放《鸭儿嫂》剧照
“鸭儿嫂”的事迹广为流传。年,安徽剧作家谢樵森以葛维汉、陈文英夫妇为原型,创作黄梅戏剧本《鸭儿嫂》。这是作为安徽省唯一选调剧目参加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年4月
陈文英、葛维汉入选中国好人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