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可能骂的令人太爽了,于是痛失奥斯卡黑

白癜风患者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233.html
《三块广告牌》,简单粗暴的名字,丝毫不管电影会不会吸引观众,观众会不会买账,正如在电影中粗暴强势的“科恩嫂”,这部电影从立意开始就已经无意和其他电影去竞争票房了:它就应该被举到高高的地方,成为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后世的影迷们挖出来回味了又回味。奥斯卡大奖本应是它的归宿,纵然没有获得应有的荣誉,《三块广告牌》也只是换一个收藏室继续受众人瞻仰了。谩骂的极致,幽默的极致很久没有看过这样一部电影,直白,粗暴,丝毫不介意会向屏幕外的观众传达如何“不良”的信息。可以说,如果语言是暴力,那么这部电影就是语言上的《搏击俱乐部》,无论是哪个角色,无论是男是女,《三块广告牌》中的人口中总是三句不离脏话,似乎痛苦、仇恨、快意都能通过这个语言中最低端的端口发泄而出。电影中的气氛宛若威廉·福克纳的《干燥的九月》,像是酝酿着一场雷阵雨,主角母亲、警察局局长、警官杰森,又各种原因引起的怒气和人体的皮囊下冲撞,像一个将承受过的暴力悉数从内部打出的沙袋,每一句话都针锋相对,每一次暴力都坚定而凶猛。在牙医处,主角母亲认为遭到了医生的冷遇和讥讽,嘴唇上刚刚打完麻药,就能眼睛都不眨地把拔牙电钻刺穿医生的拇指;而在杰森听闻局长自杀的消息后,长达几分钟的长镜头,我们跟随者他踏着重心不稳的脚步歪歪斜斜地打破广告商办公室的橱窗,把广告商小哥打个半死扔出窗外。但《广告牌》中的谩骂、这种本是一种承载了愤怒和仇恨的东西,竟能意外地起到一种黑色幽默效果。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见过比“科恩嫂”更擅长骂人的人,她骂人面无表情,声音沙哑低沉,没有配合张牙舞爪的泼妇骂街架势,但让人过瘾,甚至诱人发笑,只因她的“骂点”足够戳人,直指对方的弱点。比如随口一说前夫的女友是“bitch”后,还要嘲讽对方在动物园工作惹得身上一股骚臭味,又比如女记者在报道被烧焦的广告牌时开着车经过的她要留下一长串不断气的个个戳心的形容词,让对方不知所措。这些“粗暴”的部分总是能成功激起影院的一片笑声,似乎粗鄙之语不是污点,而是这位钢铁一般头硬的女人的武器,而这件武器无疑是战无不胜的。而这部电影可能因为谩骂的令人太爽了,于是痛失了一本正经的奥斯卡!但好在科恩嫂得了小金人儿。这样的效果似乎并不是巧合,从导演马丁·麦克唐纳前几部作品《杀手没有假期》、《七个神经病》来看,这样的黑色幽默已经是和他如影随形的标志化电影语言了,只是在其他电影中,多表现为揶揄自嘲。而在这部电影中,这些苦涩的幽默穿插在让人揪心的剧情中,能让人产生一种五味杂陈的心理感受,前面还在因为局长的遗书而动容泪目,后面又随着角色不经意的幽默而笑出声,但所有人是知道的,这部电影从来不是,也没有想把自己做成喜剧,它是一部彻彻底底的批判电影,一把直指社会和人性的利剑。但电影没有在这条路上走到极端,在电影最后,如同棱角分明的冰块一般寒冷坚硬的仇恨最终得到了化解,电影还是展现出了温暖人心的一面。随着科恩嫂仿佛固化了的冷若冰霜的脸上绽开一个笑容,相信不少观众也跟着接受了灵魂的净化。好的电影无需什么来证明自己,影片的内核传达给了观众,它便兀自成功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