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意拳是一门新兴的实战拳术,按理来说应该有很多人具有实战能力,可是现在看来除了第三代弟子中还有一些实战能力很强的外,在第四代中能够实战的可以说凤毛麟角了。究其原因不外乎未得真传,传统武术保守是很普遍的事情,可是没想到竞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也着实让人可叹。若王芗斋在地下有知,也必定捶胸顿足,一生的心血,又要付诸东流了。
目前意拳的习练者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种人痴迷于站桩,将几乎所有的时间用在了站桩上,其他功法基本不练,有的甚至连推手都不练,更谈不上实战了。幻想有一天经过日积月累后突然练成绝世神功。有的人每天站桩超过四个小时,可是功夫还是稀松平常。什么原因呢,连站桩的目的都不知道,更谈不上正确与否了,其次不通过试力发力等功法就不可能找到一动无不动的整体力,缘木求鱼焉有成功之理。
二种人每天各种功法倒是都练,也推手,实战或多或少也练一些。但是多年过去了,水平也不高。练十年和五年没有明显的区别,甚至和某些刚练半年的的体格强壮者也难分高下。把自己水平不高的原因归结为练的时间还不够长,或者资质比较差,认为有一天可能会很能打,或者干脆就认为意拳也就这样了。历史上王芗斋搭手飞人的事就是艺术夸张,基本上他就把意拳的实战性给否定了。这些人虽然各个功法都没少练,却都没有得到个功法的本质,所以也就练了个形式,虽然练的时候各种意念很多,但是都是愚弄人的,根本就不对。不然不可能十年的干不过练习半年的。
三种人也是每天练习各种功法,推手实战都下苦工练,结果是可以打过一般人的,但是水平也是没有质的区别,推手顶多是把对手推出圈,力量黏黏糊糊,没有如电击人的爆炸力。实战呢也是赢得不轻松,拳术上的大多数技击动作都用不出来,说白了还是拼拳,胡打。这种人应该说也是用心去练了,但是传统武术的各方面训练不像现代搏击的那样直接,尽管你用心去练了,没有得到真传,或没有透彻的领悟,光凭苦练是不成的,更有的人还借鉴了现代搏击的训练方法,这样一来离拳学正道就更远了,还不如转而去学现代搏击更直接。
我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些人认为我把传统武术说得过于神秘了,谁都理解不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传统武术不神秘,如果说明白了你完全可以懂,但是比起现代体育的训练方法来说,却是复杂的多,如果不告诉你,可能你用一辈子去研究都不会理解这里面的奥妙,更谈不上发明训练方法了。如果传统武术没有这点东西就不可能出现那么多以弱胜强,以小击大的精彩故事了。
本文作者一剑无痕意拳的奥秘很难说清楚,必须要言传身教,认真体会,当然如果你绝顶聪明那当然也可以从王芗斋的拳谱中领悟出来,但是确实是很难的。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武术中有句话“交拳不教用,教用打师傅”很多人觉得很不以为然,觉得懂了,其实我告诉你,你根本就不懂。你肯定以为是教会你招数的时候,不教你这招怎么实用,那你就不如师傅本领高了,这太可笑了,招数的实用方法很简单,师傅在使用的时候你一看就明白了,或者你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战训练,就可以估计差不多了。而且师傅也不可能瞒你的,因为你肯定会问,如果师傅不回答,那你就知道师傅不教你了,徒弟都知道师傅不教了,那他还不失业了。实际上这话的意思是传统武术的练习方法和临敌时的实用方法是不同的,也就是我练功的时候所做的训练和实战不相同甚至相反,但是却又是因果关系。也就是武术中有练法和用法之分,其实我告诉你还有表演的方法呢。这一点在李仲轩的《逝去的武林》中有描述。
这就是你看为什么意拳的试力动作那么轻柔,太极的动作那么缓慢,可是实际的打斗去是如此迅速勇猛了。有些人比较老实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这样最好的情况是练对了一半,另一半看既要看老师是否真懂还要看老师是否肯教,如若真的肯教那倒是可以练成的,只是时间会很长,一般老师要考察学生多年。所以有人说传统武术有两种人可以练成,一种是最傻的人,跟本不去思考更不会去否定。另一种人是绝顶聪明的人,一眼就把本质看透彻了。当然更多人是练习的时候,开始思考了,一看这样练下去总是和想象的不一样,总是这样放松而缓慢的练下去怎么打人呢,开始否定了,其实是对的,因为没有教你怎么运用吗,我再强调这里谈的运用不是某一招法的运用,而是整体功法的运用。结果因为他聪明开始寻找捷径了,用力,快速练,甚至借鉴了现代搏击的肌肉训练等等,结果完了,方向发生了改变,开始南辕北辙了,永远无法达到正果。当然他还是不够聪明,没有看到本质。
我想大多数意拳的习练者通过上面的分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原因了,意拳不神秘,但是如果未得真传是不可能练成的,通过你的眼睛看一看,你周围的意拳练习者,有几个可以和练习散打和拳击的相抗衡,如果和专业队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了。传统武术是不是都面临严峻的问题呢?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