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话题全新升级#
连续看了几个搏斗视频,都是民间人士与专业人士的比武约斗。他们找了正规的擂台,有裁判,有规则。结果民间人士都是因为体能的原因失败了。
由此看来,体能才是擂台技击的首要条件。尽管它是与技击关系最远的条件。
这几个擂台赛中,一方是民间人士,一方是专业人士。从技术上讲,专业人士的技术明显要好,动作紧凑,干净利落,发力科学。但是业余人士的体重和身高都占明显的优势,专业人士的技术在绝对力量面前显得毫无用武之地。在比赛开始的时候,都是民间人士占绝对的优势。如果不戴拳套,没有裁判,私下约斗,专业人士很容易被民间人士打败。但是上了擂台却输了,原因就是戴了拳套后打击效果有了折扣,业余拳手也不习惯戴拳套。他们控制住对方后,裁判就把他们分开了,不能继续输出。经过长时间的搏斗,民间人士的体能不行了,最后动不了了,被专业人士像打死物一样打,结果就败得很惨。
其中一个视频是一个二百三十多斤的保镖,身高也在一米八五以上。对方一米七五左右,体重在一百五十多斤,两人有明显的差距。开始打的时候,保镖压着专业人士打。有一次搂住了他,拳头不断地砸在了他的头上,如果不是裁判及时把二人分开,很容易就把他KO了。如果是街头,除非对方打一下就跑,否则两个人硬碰硬,用不了几下,专业的小个子就完蛋了。
还有一龙与一个大力士比赛,也是这个情况,对方很容易就把一龙举起来了,一龙再有本事也使不出来了。因为擂台规则是站立格斗,结果最后大力士的体能消耗完了,被一龙打败了。
如果没有裁判,如果没有规则,力量和身高占绝对优势的人会赢得毫无悬念。因为在没有消耗完体能之前他们就能把对方打败,打得对方失去还手的能力。
还看过一些专业比赛,双方都是职业选手。体重级别相同,力量相差不多。但是,有的因为体能不行,技术就发挥得不好,最后落败了。可见体能在擂台比赛中的重要。
当然,这种比赛,技术、抗击打、拳硬、臂硬、脚硬、腿硬都重要。但是体能仍然是基础,是前提,像坦克携带的油料。再好的坦克,油耗完了,就得扔。
这也就是我们看职业选手特别重视体能的原因,他们用各种方法训练体能,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都练长跑。方便退役之后仍然每天坚持跑一万米。这是保持体能的最好的方法。
凭我练传统太极拳的经验,我发现,除了强化训练体能外,影响体能最严重的还有紧张的原因和技术的原因。精神放松,消耗体能少;精神紧张,消耗体能大而快。技术好的,肌肉放松,输出时内耗少。打得好的运动员也都是心理素质好的,有的面带微笑,有的很沉着镇定。特别是泰国拳手,有的现场解说认为他们慢,实际上那是沉着。泰拳土著拳手有一套训练沉着的方法。中国人去泰国参加泰拳的学习,光学人家的技术和功力训练,没把沉着的方法学回来,这是要注意的方面。
在沉着方面,太极拳特别重视。放松练,慢练,轻练,敛气,心静,在激烈的搏击中呼吸效果好,消耗体能少。但是现代人练习太极拳只重视沉着,却又不重视强化体能训练,不去跑步,不去跳绳,甚至走极端的还认为不能练力量,要保护宝贵的神经敏感,真是可笑。古代练太极拳的都抖大杆,或练大枪。有的还扔石锁,扔沙袋。形意拳特别重视跑步和快走,这也是训练体能的方法。现代人都是些大胖子,耐力怎么可能好?
太极拳习练者若是不想跑步而获得强化体能训练,也有办法,那就是快练和重练。
总之,体能是技术、力量、速度等方面的保障,相当于坦克、飞机、战舰的油料。所以非常重要。
因为这些兵器可以不考虑油料,到时候有后勤保障,所以它们强弱的指标一般都是在威力、射程、准确、抗击打、躲闪、干扰、速度等方面。人学习武术,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考虑,认为体能不用学,需要的时候只要练就行了,所以会忽略这方面的训练,更重视技术的学习和训练。而真正的实战,没有体能和功力就不行了,就跟没有油料一样。
这里的体能是狭义的,一般就是指耐力。保持耐力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提高心肺功能,提高呼吸效率,这是正面训练。一种是学会放松,学会节约,用极少的氧气做更多的功,用较少的热量做更多的功,这是运用的时候。人一紧张,动作变形而无力,越想用力越用不上力,而且消耗氧气和热量特别多。再一种就是民间拳谚说的“技高人胆大”。技术好,不光做动作流畅,内耗少,而且人自信,容易放松。
因此,加强体能锻炼重要,但学会放松也同样重要。愿专业人士与民间人士找出各自的不足,补上短板,技击水平就会百尺竿头更上一步。技术就不强调了,无论专业和业余,都重视技术的学习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