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具有对抗性、体育性、民族性的特点。
对抗性——徒手对抗格斗是散打的基本运动特征,现代散打运动并不局限于对中国武术中传统的徒手格斗术进行单纯的继承和表现,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发展和提高。
体育性——相对于传统的防身自卫绝技,散打作为竞技体育项目,必须体现体育的本质属性。即把人体安全和健康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不允许使人致伤、致残的技术方法。
民族性——散打运动在比赛形式和技术运用上,通过继承与发展,都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民族性特点。首先,散打在8米×8米的擂台上进行比赛和三局两胜制就是沿袭了中国古代民间打擂比武的风俗习惯;其次,在散打技术的应用上,“远踢近打贴身摔”技击方法的多样化和打击部位的多层次,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技术整体性运动特点。
散打,又称散手,是中国搏击。散打不追求花式,目的是通过散打技法的灵活、巧妙的应用,来战胜对方。散打的招法动作分为实战姿势、步法、拳法、腿法、摔法、防守法五类,根据各种各样的武术散打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性质、价值、功能来划分,可以将散打分为竞技散打、实用散打、演练散打三类。
练习散打的好处: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大脑中枢系统的发育等。在练散打期间避免过度劳累,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受伤。
1、增加肌肉力量:练习散打能够使四肢的活动增加,动作变得灵活,可促进肌肉部位的血液循环,使肌肉变得结实、有力量;
2、改善心肺功能:练习散打的过程中新陈代谢增快,可能会使部分人的心肌和呼吸肌逐渐发达、收缩力增加,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
3、促进消化:练习散打的过程中可能会消耗机体大量的能量,有利于增加胃肠蠕动、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4、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练习散打过程中需要具备随机变化的能力,可以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促进大脑运动区的发育,从而改善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