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游戏之十——斗鸡祁河“斗鸡斗鸡膝对膝,一跳一跳真有趣。摔倒在地不怕疼,盘起脚来再继续。”刚上小学的孙女柠檬,单腿盘起用另外一只脚,一蹦一蹦地跳着唱着,要让我和她玩“斗鸡”游戏。只见她的发髻忽闪忽闪地抖动,进退自如与灵活从容地进攻躲避,模样可爱极了。我也情不自禁地盘起左膝,象征性地去与她碰撞。但已发福身重的我,笨拙蹦跳了几下,便趔趔趄趄地站不稳了。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地缴械投降。“斗鸡”也称“斗拐”“撞拐”,是孩子们冬季常玩的一种游戏,在关中则叫“机”。“”为动词读二声(duí),是陕西方言。有捅、捶、搡、顶撞、硬杵和怼等词义:如“把这门给开”“他我一下”“我了沃人几句”。最近热播的《装台》,刁顺子的第三个女人就是“三轮车回来”的。斗鸡还有一个文雅的词叫“踅”,即“一足行”。意为用一条腿走路或以一条腿为支点左右转身。作为一种游戏是它来自我国古代,以模仿一种叫商羊的“一足鸟”的舞蹈动作,来祈求降雨的仪式。据《孔子家语·辩证》记载:齐国有种一只脚站立的鸟,经常飞到宫殿前后,舒展着翅膀跳舞。齐王感到好奇,派使者到鲁国求教孔子。“孔子曰:此鸟曰商羊,水祥也。昔儿童有屈起一脚,振讯两眉而跳,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今其有之,其应至矣也。”由此可见这项活动的古老。而演变到今日,它早已没有了祈雨的功能,完全成为一种儿童亦有成人嬉戏、健身的娱乐和体育活动。电影《投名状》里就有刘德华和金城武扮演的二哥、三弟,分别带领两帮士兵屈起单膝斗鸡,“”得人仰马翻、满身满脸泥污的场面。另外称之为“鸡”或叫“斗鸡”,是我们已经不知晓“商羊”长什么模样。但用一只脚支撑地面,用双手或单手抱起另一只脚踝将膝盖盘起,确实像“金鸡独立”的样子,说明词汇也是随物种进化和社会变迁而发展的。另有一说“斗鸡”游戏源于炎黄时期,由“蚩尤戏”演化而来。“蚩尤戏”流行于古代北方农村,模仿蚩尤头上长角的形象,主要动作为以角抵人,所以又称“角抵戏”。后经千年演进发展成单脚支撑,单膝攻击的游戏,逐渐盛行于整个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位列打弹珠、拍纸牌、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抓石子、打陀螺、踢毽子等“中国儿童十大经典游戏”之首。但是天真无邪的孩童哪会顾及这些,只要好玩有趣就行。斗鸡说来复杂,玩起来却十分简单。既可以一对一的俩人玩,也可仨人“鱼咬尾”的追着耍,亦能打擂台一对多,更能分两队混战。这项活动不需要任何器械、无需特殊场地,也不分男女和年龄差别,时间亦可长可短。规则是只能用膝盖或身体碰撞对方,不允许用手推搡和胳膊肘抡碰对方;只要脚踝或膝盖掉下来、双脚落地,抑或失去平衡摔倒就算输掉。而群斗时则允许被倒或垮塌下膝盖的人,能再次投入战斗,只为图个热闹痛快,并非一定要分个胜负。记得那时冬里教室没有暖气,也没有烤火的煤炉,只要是课间或放学时间,小伙伴就一窝蜂似跑到操场或能转开身的空地,三五成群的开始你撞我、我撞你的“鸡”。不一会儿便个个小脸红扑扑地,额头也冒出汗来。缠斗中东倒西歪,有的蹦掉鞋、有的磕破皮、有的扯掉纽扣、有的撕破衣服,皆全然不顾。赢者洋洋得意、趾高气扬,输者恨恨咬牙、卷土重来。只要上课铃一响,输赢都相视一笑,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到教室,言下课再来!斗鸡游戏看似简单,但玩起来想取胜也有些技巧,一般会采取撞、压、挑、闪等战术。“撞”,即硬碰,有点像山羊或老牛跳起来顶架,双方单腿跳着助跑猛地撞向对方;“压”,就是利用身高体重和弹跳力好的优势,跳起来用膝盖从上向下将对手的膝盖压垮;“挑”,就是故意将膝关节下垂放低,等对手冲过来时,猛地用力将膝关节抬起送出,将其挑翻在地;“闪”,就是先佯装迎敌,待对方冲过来时突然闪开,乘其立足未稳从侧面攻击,借力轻松将他倒。但总体上还是个高壮实的人,在“”的过程中占据优势。比如,分两队进行时由于我个低人瘦,玩斗鸡基本处于下风,总想和人高马大的班长马金宏分到一拨。他块头一个顶俩,遇到如“”到一堵墙上,即使他站着不动,别人进攻时只需将膝盖轻轻一拨,就能将对方弹倒。上中学时我常去他家抵足而眠,可惜毕业后他先去长安下乡,后招到省机械化公司,因施工坠楼30出头就离开了我们。又30年过去了,与同学相聚,总会回忆起一块“鸡”时的欢乐。“斗鸡斗鸡真有趣,单脚盘起做游戏。斗一斗,比一比,脚不落地就胜利。”小孙女唱着“斗鸡”儿歌又要找人来玩,可那会我们玩的时候并不会唱,也没能预测到它现今的发展。现在“鸡”又被赋予“脚斗士”的桂冠,已成为中国人自主创新的体育项目,有了成人的国际赛事。不仅注册有国际脚斗士联合会,有了竞赛规则、管理办法,还有了口号、精神和核心价值。即“以对抗搏击为核心,以强身健体为基础,以锻炼意志为目的,以锤炼练习者优秀品质并服务于社会为终极目标”。真心期望这项运动长盛不衰,并早日成为奥运项目。(图片来自网络)郝小奇,笔名、祁河,曾任市委副秘书长、西安日报社社长。高级编辑职称,现任黄土画派艺术报执行总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