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知道,你还是你如果知道了,你就是

纠结到一定程度,每个人都是杰克。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杰克,希望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同时也憎恶身边的一切,似乎他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按照这个心理状态,好像超过半数的人都是如此。解决方法正如片名《搏击俱乐部》,有什么不痛快打一架就好了。杰克中年危机背景下,患上了失眠症,选择打发时间的方式竟然是加入各种绝症互助会,就是病友们相互安慰、交流的民间自发团体。如果换作平常,遇到泰勒这样有魅力的痞子可能不会太在意,但在众多极端情绪的拉扯下,任何一种形式的正能力,都能轻松的唤起杰克的共鸣。泰勒的出现,如同见到了多年之后的自己,确切地说,是多年之后想成为的那个人。杰克循规蹈矩的生活快把他逼疯了,基本上现在做的任何事情,他都想反着来,跟自己和社会对着干。杰克的着装古板,泰勒着装已经超出了洋气的范畴,简直是花里胡哨;杰克的工作需要严格的按照程序进行,泰勒的电影放映工作随心所欲,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创建搏击俱乐部并不奇怪,思想的不同会发生冲击,性格、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不同的人呆在一起没有把对方搞死,只是“文明”的打上一架也是情理之中。实际上搏击俱乐部能够壮大的原因也在于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实际上将不同人相互隔离、渐行渐远。如果希望身边充斥着社会中不同的角色,必定要差生分歧和冲突,所以碰撞在所难免。可能这也是运动和游戏经久不衰的原因,没有肉搏那么暴力,一样可以将不同人聚集到一起。团体这个东西很奇怪,它是由不同的人组成,因为共同点走到一起。可团体一旦形成,必然要与其他团体产生对抗,也就是说,求同存异建立起来的团体,面对外界却又泾渭分明。泰勒告诉俱乐部的成员,到社会上随便找些人,跟他们打上一架,难道泰勒的意思是:冲突是达成一致的最好方法?有意思的是,专门去找别人的麻烦,冲突不容易发生,倒是陌生的两个人意外撞得满怀更容易拳脚相向。怪不得以前很多商家面对“保护费”多数会选择息事宁人,抱着找麻烦的态度气场强大到难以想象。通过杰克与泰勒的相处,也能看出朋友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丝毫值得羡慕的地方,多半不会与他成为朋友。通常好朋友跟自己有相近的价值观,关于人生的追求也基本一致,或者像影片中的杰克,在泰勒身上看到了心目中完美的自己。杰克的转变从化学灼伤开始,泰勒将碱粉洒在杰克手上,教会了他有一种成长叫做“自讨苦吃”。可能此时的杰克还不明白,为什么面对伤害要勇往直前,或者说为什么要主动的伤害自己。前来驱赶俱乐部的黑手党,给予了泰勒生动演示的机会。面对黑手党的拳打脚踢,泰勒微笑对待,打到最后似乎受伤害的是黑手党大哥,泰勒的“挨揍”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经过了理论与实践教学,杰克已经完全具备了泰勒的特质。他找到自己的经理,提出“带薪停职”的要求,猜也能猜到,没有老板会无缘无故的同意这种要求。杰克在老板的办公室,狠K了自己一顿。从泰勒那里学来的并不是一种自残的表达方式,而是做事的胆量。像是之前泰勒被黑手党胖揍、杰克狠K自己,如法炮制都能达到目的,可是没有搏击俱乐部长期的打斗经历,一般人也就是想想。杰克认识到泰勒是自己的幻想、或者说分裂人格,其实意义不大。这一路都是内心的欲望带着杰克走,只不过突然意识到有些走过了头。就像是不知道目的地在路上疯狂疾驰的车,意识到开过了的时候,正是找到目标的时候。此时的杰克已经找回了自我,追到了喜欢的姑娘、也能够用强悍来面对人生。泰勒不仅没有存在的必要,简直是多余的。这也不奇怪,一般来说人都是如此,有好处照单全收,出了问题推得一干二净。泰勒作为臆想出来的人物,杰克有必要主动承担责任吗?别闹了,当然都推到泰勒的身上,不然怎么找寻心理安慰。不知道大家有没看过杰克扮演者爱德华.诺顿早年的《一级恐惧》,总感觉两部影片有所联系。《一级恐惧》中诺顿承认了犯下的罪过,而在《搏击俱乐部》中,诺顿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搏击俱乐部》中的一切可能在每个人脑海中都进行过,现实中的我们都明白,不管心里想的多好,有些事情是不会去做的,因为放纵自我的人生结局不会在烟火式的爆破中、牵着爱人的手结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