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拳手是否优秀取决于步伐的运用

只有当你能流畅、快速地移动时,才可锻炼出对距离的直觉。

一个人的技术素质取决于其步法的运用,除非双脚站在理想的位置上,否则绝不能有效地运用手法或腿击。如果一个人的步法缓慢,自然会减弱拳击与腿击的速度。移动性及步法速度比腿击与拳击速度更重要。

移动性在截拳道中特别受重视,因为格斗本身就与运动有关,是一种需要寻找目标或避免成为目标的行为。这种武术没有无意义地先扎传统马步三年再走位。这种不必要、费力的马步并没有功用,因为马步只是一种在静止中求稳的姿势。在截拳道中,必须在动作中求稳定,这才是真实、自然、活生生的。因此,弹性和步法的警觉性就是主旨。

在搏击练习时,你要经常不断移动,使对手误判距离,同时也要清楚掌握自己的距离。事实上,步法前后移动的距离依对手而定。一名好手能经常保持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使他处于能有效避开对手攻势的距离,同时又足以靠近,向对手突击其破绽。故此,在正常的距离下,他能善用其对距离的良好判断与时机的掌握来防止对手的攻击。最后,对手不得不缩短距离,直到他靠得太近!

移动性在防守上亦非常重要,因为移动中的目标难以拳击和腿击。步法可使任何的拳击和腿击失效。越是善用步法的拳手,就越无须运用双手来避免拳击和腿击。运用熟练而及时的侧移步及滑步,可以避开几乎所有拳脚的攻击,因而可腾出双手,并可保持平衡力与体力,伺机予以反击。

此外,不断做着轻微的动作,拳手发招的速度会比在固定姿势时更快,因此不建议你在一点之上停留得太久。不断运用碎步来改变与对手之间的距离。变换步法的幅度和速度徐缓,以加强困惑对手的效果。

截拳道的步法倾向于以简单为大前提,动作越小越好。不要得意忘形,以脚尖着地,像花巧的拳手般舞遍全场。经济性的步法不但可增加速度,且可让你凭借最少的移动来回避对手的攻击,使对手全然失掉身位。简单的概念是,让自己身处安全位置,而对手则不然。

最重要的一点是,步法必须自然而放松。依个人的情况,应把双脚保持在舒适的距离,没有任何紧张或笨拙。现在读者应该明白传统的、典型的步法与马步,如何不切实际。他们的步法非但缓慢和迟钝,而且,说得白一点,在实战中没有人会这样移动!一位武术家必须能在极短的瞬间向任何一个方向转移。

在截拳道中,必须在动作中求稳定,这才是真实、自然、活生生的。

移动是一种防御手段,一种欺敌手段,一种获取适当攻击距离的手段,以及一种保留体力的手段。搏击的本质就是移动的艺术。

步法能使你打破僵局、避开痛击、从死角中脱身,并让强悍的对手在打失重重的一拳时变得疲累;它还可为你的拳击加添劲道。

步法的最高境界是在移动中协调拳击与腿击的动作。缺乏了步法,拳手就如一座无法移动的大炮,或像一名警察在错误的地点和时间出现。

良好的手法和快速而凌厉的腿击所带来的好处,大部分建立在良好平衡与快速移动的基础上。因此,必须能保持良好的平衡,一如要平稳安放大炮的炮台一样。无论自己移动的速度与方向如何,目标是回复到最基本而又能最有效搏击的姿势上。必须让可移动的支架越灵活越好。

格斗中的正确方式是,在绝对自然的状态下,让速度、攻击力度与健全的防御互相配合。良好的步法意指能够在行动中适当地保持良好的平衡,并由此引发攻击力量,同时避开痛击。每一个动作均需协调双手、双脚和脑袋。

一位拳手的脚掌切忌完全平贴于地,必须以脚前掌感觉地面,要像强力的弹簧一样,能随时加速,或因环境变化延缓他的动作。

灵巧地运用双脚来做动作,并配合平衡的动作,来作出积极的攻击和防御。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

1.最根本的是对气场的敏感度。

2.第二是灵活性与自然度。

3.第三是本能的步速(距离与时间性)。

4.第四是身体的正确位置。

5.第五是最后要保持平衡姿势。

善用自己以及对手的步法来获取优势。观察对手前进与后退的模式,如有的话,就跟随对手的模式变换自己步法的幅度与缓急。

向前踏步与后退之距离应该依对手步幅的长短而调节。

搏击范围的灵活变化,可使对手难于判断其攻击或做准备的时机。对付一名拥有极好距离感或不易靠近的拳手时,通常可借由逐步地缩短一连串的后退,或在他向你弓步时捕捉距离(抢占先机),以把他置于理想的范围。

截拳道的步法倾向于以简单为大前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18.html